2、良心解剖
强迫性神经症,除了有着强迫性人格基础,还有着非常强大的超我。他们在某些职业关系中往往被看着是很值得信赖的人,但正因如此,他们可成为过分细心或良心(超我)的奴隶。为此,他们陷入同自我的冲突中,同自己的冲突高于同周围环境的冲突。我们常常发现受这种良心(超我)控制的强迫症。
案例:艾女士,40岁,强迫性洗涤地板3年。小时候在父母和老师眼里,她是一个听话、懂事、守规矩的好孩子;成人后在同事的眼里,她是一个踏踏实实、为人谦卑的好人。两年前,她随同家人回老家给过世的老人扫墓,不慎踩着了一座被人掘过的坟墓的泥土。当即她想到:这泥泞的土是被死人的腐烂液体润过的,因而恐惧不已。回家后,她打算把脚上的鞋扔掉,但家里人一番劝导“这么高级的运动鞋扔掉太可惜,你不穿,我们可以穿嘛。”她便洗后放在阳台上。某一天,她发现这双鞋的一只被老鼠咬了一个洞,顿感一阵恐惧而恶心,便开始浮想联翩:鞋被粘过死人浆,老鼠咬过鞋,老鼠会粘上死人浆,老鼠在家里跑来跑去,地板上会留下死人浆……从此,她每天不停地擦洗地板。
这样的强迫洗涤行为,看似产生于某一现实事件,但在这件事背后,一定有当事者内心的某种情结。而强迫性洗涤情结几乎都与情感或者性的压抑有关。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论,强迫洗涤象征着洗涤污浊、清除有过错感的攻击倾向,或二者兼有。
在分析所有类似的强迫性神经症中,我们确实会找到洗涤行为的真正含义,那就是对某种本能冲动和心理愿望的压抑。并会发现患者的敌意最初是指向童年时期阻碍了他的本能冲动的人。如果他的攻击冲动伴有的较强的焦虑,攻击性就较强地指向他同时还爱着的人。而这种内心的矛盾性使良心焦虑加重。由于“超我”过强,使有些强迫行为带有自我惩罚的倾向。艾女士的强迫性洗涤,就有典型性的象征意义——洗去肮脏和羞耻感(鞋、老鼠、洞、泥土都有着典型的“性”象征意义的)!在分析过程中,得知她15岁时与某男生有过一次性接触,从此她便背负着“我很肮脏、很低贱”的强烈耻感。为缓解自己内心“耻感”的焦虑,她用写日记来自责、悔恨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不幸的是被母亲偷看了日记,而遭到难堪的责骂。她的羞耻之心如雪上加霜,她说“当时的我,恨不得地下有个洞钻进去永不出来!”可以看出,艾女士的心理生活,从青春时期开始,就处在本我冲动与良心需求之间的紧张矛盾中,而这份紧张被深深体验为一种羞耻感。耻感是道德(超我)的产物或对立面。艾女士的羞耻感,让她经历着情感痛苦和一种良心的折磨。她面对“脏”地板而反应出的恶心,象征地表达了她厌恶非道德的情感指向和性行为。她反复地擦洗,可解释为继发性防御过程,通过具有替代功能的防御性处罚(强迫性洗地板)来对抗强迫观念,即对抗“污秽”的耻感体验。
弗洛依德把权威主义良心称为超我。权威主义良心内容来源于权威(父母、国家、宗教等)的要求和戒律,它的力量根植于对权威的惧怕和羡慕的情感。弗罗姆进一步论述到:善良之心是取悦于(外在化和内在化)权威的意识;罪恶之心是令这些权威不高兴的意识。在小静和艾女士的身上,可看到他们过强的良心(超我)形成中,明显地受制于非理性父母权威的影响。非理性权威型的父母,他们动摇孩子意志的有效方法,就是要使孩子感到:所有性欲冲动的早期表现(如早恋)都是不好的!由于孩子的性欲冲动是必然之事,所以这种唤起耻感或罪感的方法很容易成功。如果孩子不像大人期望的那样爱干净、交“好”的朋友、懂礼貌,如果他不吃应该吃的东西,那么他就是不听话的坏孩子。孩子在5岁左右,已具有了广泛的有罪意识。他的本性的冲动与父母对此的道德评价之间的冲突,会构成一种持续的罪感(坏良心)的渠道。
其实,在每一种神经症的根源中都会发现孩子某一时期在反对非理性父母权威的斗争中遭到失败而留下的心理创伤。因为孩子的弱小,他必须依靠父母的爱,因为他害怕失去依靠,他必须压抑对抗父母种种控制的冲动。这些创伤形成的特征,是人的创造性和自主性衰退,并由虚伪的自我取代——生活在假想的理想自我中。比如小静,他不得不压抑对父亲粗暴的敌意,并强迫性地要求自己像父亲那样强大。而艾女士,她的情感愿望与性冲动实现的结果,是以背负羞耻感而取代了品性的完美为代价,她不得不用强迫洗涤来雪耻和缓解她良心的焦虑不安。 (未完待续)
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所 熊玲
熊玲相关的文章: